五四前夕,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国防教育学院30余名师生走进登封市袁桥村,参观河南(豫西)抗日战争筹备处旧址与中共登封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以心灵叩问革命初心,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在豫西抗日战争筹备处旧址,锈迹斑斑的军用电台、泛黄的《抗战动员令》手稿、斑驳的土制武器,无声讲述着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这些文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先烈用生命写就的家国史诗。”学生党员在战地日记展区前久久驻足。
踏入中共登封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1929年的历史风云骤然鲜活。复原的会议场景中,粗糙的木桌长凳与煤油灯勾勒出早期共产党人的奋斗剪影。当讲解员指向墙上的“工农联合”标语时,国防教育学院副院长韩罗德现场讲授微党课:“在这间不足20平米的土屋里,革命者用信仰点燃了登封革命的星火。”全体师生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与斑驳砖墙上的历史回声共振,化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国防教育既要铸剑,更要铸魂!”副院长韩罗德为此次活动注入了深刻内涵。学院创新打造的“红色研学+国防教育”融合模式,以革命热土为课堂,将历史场景转化为沉浸式教学资源。通过实地参观河南(豫西)抗日战争筹备处旧址和中共登封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师生们在触摸历史中感悟革命精神,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
这种融合模式不仅让国防教育更具深度,也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国防教育体系中得以传承与升华。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并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国防教育学院持续深化与地方红色资源的联动,将袁桥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开发“红色研学 + 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推动革命精神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国防后备人才。